在9月底和10月中,两场大型医药科技成果拍卖会将分别在北京和深圳两地举行。原本只能在一场拍卖会上看到的“竞拍”场面,这回要在一南一北两地“展演”了。
两场拍卖会时间前后间隔不出半个月,一场是2000年中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展医药高新技术成果拍卖会,另一场则是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新技术成果拍卖会医药专场;两场拍卖会参与拍卖的项目都在30项左右;一边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和金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一边则是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和深圳亿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担纲。如此多的相似,且看两台大戏怎么唱。
药品拍卖“热潮”始于今年5月的国际周。据当时的主办方称那次拍卖多少带有些政治色彩,所以不敢有半点纰漏,借着报纸的轮番轰炸和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把场面上的事搞得热热闹闹。但是主办方也在其中尝到了甜头,15个项目拍出了7个,成交额达7000万,当时因起价3个亿而爆出新闻的康赛德牌“桂参止痛合剂”如今经资产评估公司评估,其整体无形资产已超过5个亿。
最令人怦然心动的还不是这个数字。就在9月2日,中国老字号药厂安徽芜湖张恒春药业有限公司在北京拍卖补肾壮阳的天然中药奇圣胶囊,竟然拍出了3.18亿的天价,买家通化金马的股票当日涨停。据说股票一直到现在还在涨,因为买完了药以后,通化金马已经决定花上1个多亿连药厂一块儿买下来,现在就等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对张恒春进行价值评估了。
曾在5月国际周上合作主办医药成果拍卖的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和金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天各一方”,一个主持“南交会”,一个主持“北展会”,各自献演在5月国际周练就的本事。两家主办方包括刚刚加入南北“拍”团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和深圳亿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均表示出对药品拍卖的信心,据记者了解,这信心主要来自于药品与拍卖“一拍即合”的特殊缘分。
药品比其他科技成果更适合拍卖,因为具有独创、稀少特性的商品比较适合以拍卖形式卖出,而国家对药品的专利保护期最长可以达到12年,买方完全可以在这12年内收回成本并取得丰厚的回报。
参与药品拍卖预展的项目吸引了全社会和众多投资人的目光,但药品拍卖的真正意义还不在于此。透过药品拍卖本身,我们会看到为科研单位和企业牵线搭桥的技术经纪人的整装亮相。以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技术经纪机构开始在高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双方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并得到了来之不易的认可。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芮国忠对记者说:“早在1999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朱总理就提出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从而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但真正找到技术经纪人的感觉还是通过药品拍卖。”委托方与技术经纪人之间的协议是这样的,项目的招商、评估、包装、宣传及预展全部由技术经纪人承担,但一旦拍卖成交,技术经纪人则要从成交额中收取10%以内不等的佣金。但芮主任也表示,科技成果拍卖和其他类型的拍卖不同,付款方式由于企业的要求不同而多种多样,相对周期要长,所以看着成交额很高,但他们也不能马上拿到全部佣金,要在拍卖成交以后一直跟踪下去。
眼看着在全国热起来的药品拍卖,人们对其将引起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关注起来。会不会越做越滥,会不会有人借此炒作,会不会出现违规操作,这些都是令人担忧的问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主任黄纪晔先生对此发表意见说:“药品拍卖并非医药科技成果转让的主流形式,它只是作为新生事物给医药科技成果转让带来了新的思路。不管怎样,所有的药品拍卖都必须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以及《拍卖法》进行操作,以保证科技成果转让的合理合法,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
药品拍卖给技术经纪人以成名机会的同时,也给拍卖公司带来了新的生意。此次参与药品拍卖的两家拍卖公司就先后举起了“高科技成果拍卖”的业务大旗。据金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菁介绍,原来拍卖公司的业务都以艺术品拍卖和物资拍卖为主,高新技术成果拍卖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都是新生事物。但通过拍卖来进行技术交易特别适合中国科研机构与市场经济脱钩的现实,也能满足投资者及企业们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迫切需求。“和艺术品及物资的拍卖不同,科技成果拍卖的程序更为复杂,周期相对要长,短则三四个月,长则几年,这对于拍卖公司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药品拍卖越来越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者们对医药行业普遍看好。都说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产业,由之而起的对医药行业的投资热潮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医药企业对药品拍卖的兴趣是可以理解的。在世纪之交以及中国即将步入WTO大环境的压力之下,中国医药企业急于增强企业实力,壮大企业规模,拥有创新药物和进行资本运作是他们追求的最直接目标。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永明对记者说:“通过拍卖购买新药对企业来说非常简捷,但是我们希望主办方能多选一些好的品种。企业能有自己的研发部门,但是企业的研发部门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这同时就会存在着盲点。”同时,闫永明也承认,公开拍卖带来的轰动效应也是他们对拍卖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医药行业的中小企业也表现出对药品拍卖的浓厚兴趣。由于没有研发部门,没有开发经费,中小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危机。很多中小企业想在药品拍卖会上找到适合自身实力的项目,他们是药品拍卖会上忠实的拥护者。
许多人还记得5月国际周上“桂参止痛合剂”因起价过高无人应价的场景,但随后该药的10%股权拍卖则被一买家以3600万元购得。拍卖形式的变化引起主办单位和投资人的注意。在拍卖会上最常见的是药品所有权拍卖。有的是已经取得新药证书,有的是已得到批准正式进入临床阶段,这样的拍卖项目都属于比较成熟的项目,对买卖双方来说风险都不会太大。但在10月深圳高交会的医药成果拍卖会上,药品经销权拍卖、技术外参股权拍卖都将成为新的热点。经销权的拍卖将会吸引项目投资人,而技术外参股权的拍卖则吸引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
据芮主任介绍,技术外参股权拍卖是指技术成果所有权人以其技术投资入股,并以技术股份以外的股权作为标的,以拍卖形式确定这部分股权的价格并进行交割的交易形式。这种交易形式比较适合那些既不想放弃自己的优势技术或产品但又需要融资或寻找合作伙伴的成果拥有人或企业。此次高交会上虽然只有一个项目进行技术外参股权拍卖,但投资机构非常积极。芮主任认为,药品拍卖可能是我国在当前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通过拍卖为优秀项目融资却有可能成为将来的主流,“但是用拍卖形式为项目融资更具有挑战意味,对项目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环境的要求和对市场条件的要求会更加严格。”